DC的工作间 · 2022年5月6日 0

记一次异地远程工作实践(完结)

先前某篇文章中我提到过我利用SoftEther搭建了自有的“虚拟局域网”,说来惭愧竟然一直没有找到机会详细介绍一下搭建过程。不过SoftEther的服务端和客户端都提供了图形化的管理程序,组建和使用虚拟专用网都相当简便。

一直以来我都将这个自有网络作为所谓“内网穿透”的替代,通过将设备接入虚拟专用网来实现外网远程访问,例如家中的NAS、数个虚拟机环境、平时工作用的笔记本电脑等等。只要有相对良好的网络连接,就能在随身携带的iPad甚至手机上临时登入自己的常用环境处理一下事务。

为什么要提一嘴笔记本电脑?因为这次五一假期回家给爷爷奶奶装了新电脑,为了方便下载所需的东西带了笔记本电脑,而且急着赶飞机的我在过安检的时候把它落在了安检台上。好在飞机落地后及时发现并联系了老家的机场,也很快找到了落下的笔记本,并且在写作这篇文章时已经委托老妈拿到了电脑。

那么问题来了:我是肯定不放心邮寄电脑的,虽然在工作地的住处还有好几台电脑,但在下次假期之前我也会用到笔记本上的东西。再请假买票往返一次肯定是划不来的,既然笔记本上也配置好了SoftEther客户端,那就叫老妈帮我把笔记本插上电源接上网线,借着这次意想之外的机会检验一下作为日后家庭网络基础设施重要一环的虚拟专用网综合体——我称之为NIC(Network Infrastructure Complex,缩写也和网卡Network Interface Card相同)能否满足异地远程工作+文件同步这两个未来使用频率最高的场景。

以上是稍微有点长的前言,接下来我会按日期更新进展&使用体验。因为是笔记性质的文章所以会写的比较随意,更严肃一点的讨论会在之后另写吧。

更新 2022-05-06

老妈拿到了笔记本,开机验证了一切无误,但是家里没有我这台笔记本的充电器。在京东下单了电源(顺便帮老妈买了火锅底料),等明天到货了再拜托老妈做下一步操作。

更新 2022-05-07

昨天下单的电源到货了,不出我所料,插上电源&开机就能够使用了。不过笔记本上登录过的一些网站可能是感知到属地变化需要重新登录一遍——但这都是小问题了。

稍微值得一提的是在出租屋的电脑上配置SoftEther客户端时,凡是连接到虚拟专用网后就不能上网了。后面才发现我给虚拟HUB的NAT设置里配置了默认网关,通过DHCP获取IP时就会同时获取到这个并不起作用的网关,反而会和电脑上已经配置好的网关起冲突。临时的解决方案是手动设置虚拟专用网的适配器IP,网关部分留空,更好一点的解决方案包括:A)在虚拟HUB设置中移除默认网关,这样DHCP也不会获取到它了;B)或者让这个默认网关,也就是SoftEther服务器变得可用,这样相当于允许流量从SoftEther所在地进出了,但这样有被认为是爬墙的嫌疑,所以暂时不要吧。

总的来说还是很流畅的,虽然延迟是无可避免的,但写点文章/代码的时候响应还是足够敏锐的。说白了“老家-服务器所在地-工作地”和“工作地-服务器所在地-工作地”两条链路用时差距不大,家里还是稳定的高速电信网,体验只有更好不会多差。现在看来SoftEther服务器仅仅6Mbps的带宽才是瓶颈了,如果画面变化大一点——比如说放视频,就可以因为带宽不够导致很卡。可惜我也没有那么多钱去租国内卖得比金子都贵的带宽来着hhhhhhhhh。不过如非必要,看视频这种简单的任务为啥不在本地的电脑上做呢?

更新 2022-05-10

横向比较了一下,还是Windows上的RDP最好用,即使网络状况不那么好/正在通过虚拟专用网传输文件也能基本保持流畅,而iOS/iPadOS上的RDP客户端则对网络需求比较高,网络状况不好的话会各种glitch——甚至更早的一些版本里,如果使用远程桌面的时候网络断开,RDP会直接崩溃并导致整个iPhone/iPad死机,说到底还是M$没用心做非自家平台上的软件。

然后就是两个不得不提的“问题”了。首先是每次重启,特别是涉及到Windows更新的时候,会让人特别紧张。毕竟是通过远程桌面+虚拟专用网实现的,Windows起不来自然就连不上,如果像向日葵控控那种KVM方案+远程开机倒不至于那么关机后彻底失联,可惜暂时没看到开放且能self host的KVM方案。

其次也是“远”程带来的另一个问题:我不能随时把新的外设插到近千公里以外自家的笔记本上。有这个困扰是因为买的Arduino快到了,而我实在不想在我打游戏的环境上装太多开发工作相关的软件。说来我买这个Arduino Uno+以太网扩展卡也是想实现一个WOL设备的,等实现好了再细说这块吧(感觉挖的坑越来越多了)。

更新2022-06-08

端午回了趟家,回来上班之后事情比较多所以忘记过来说一声了:拿到我的笔记本了,而且成功的在过安检时记得收到了背包里,这样一来为期一个月的远程工作就到此为止了。

总的来说,体验还不赖,但是能physically接触到自己使用的计算设备无疑体验会更好——在公司使用的虚拟化桌面也好,远程连接到自己的PC也罢,或是说曾经甚嚣尘上的云电脑,无一例外都比不上看得见摸得着的“我的电脑”。

说起来也倒挺有趣,从电子计算机诞生之时,每一代人都做着共享集中计算资源的美梦。远有“建设大型计算机供全英国人使用”、“通过OGAS调度苏联境内的所有生产”,近有KOL甚至被蛊惑的一般通过网民鼓吹“云电脑已经可以替代PC”,如果说早先的实践已经向先行者们证明了他们有多么高估计算机的算力而又多么低估人类的计算需求,那至今仍然相信“上云”“云电脑”“共享资源”能够不花几个钱就给每个人带来具有强劲性能的PC替代品的信徒们,就是缺少半个多世纪前的先行者们经历过的实践的毒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