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的工作间 · 2025年3月26日 0

“迟到”十年的装机

高中那会儿虽然学业紧张,但闲书和杂志一直没落下,可能这也算枯燥生活中难得的一点调剂。而杂志中除了各种军事杂志,最常——也是大多数时候唯一会买的,便是《微型计算机》。从那时起我便对自己装一台电脑有着,算是梦想吧,靠着看杂志一点点积累起来的知识也给自己写出了一张配置单,计划上大学后给自己装一台ITX。但因为种种原因,还是只能改为买笔记本(MSI GE62 2QF-255XCN,我到现在都还记得详细型号)作罢,但这个想法始终在我脑海中扎了根。

上大学后自己装的第一台电脑其实是NAS兼AIO(这里能够看到一些后续进行维护的照片,刚装起来的时候我还没搭建这个博客,也没留下什么照片记录),后续也玩过一些二手的SFF整机,等到下一次装电脑已经是矿潮期间,从老同学手里不加价收了一套2060super的配件,装了第一套ITX。再后来也回家给爷爷奶奶和父母各装了一套新电脑,给自己的主力机升级为5700X3D+4080super的mATX,但高中时代4790K+980Ti的梦想始终没有消散。

直到现在,这些近十年前的顶级硬件终于变成了便宜的二手部件,我也有时间(和一点闲钱)能够为自己圆梦了。当时的配置单因为种种原因现在很难、也不值得购买完全一致的硬件,所以我做出了些更符合实际的修改:

  • CPU:Intel Core i7-4790K——当时毫无疑问的选择
  • 主板:Asus Z97I-PLUS——好巧不巧还能买到当时想要的主板
  • 内存:光威DDR3 1600 8GB*2——随便买的,最终只用上一条,详情后面会讲
  • 显卡:Nvidia GTX 980Ti公版——我手里这张是PNY代工的,涡轮散热器就是帅
  • 硬盘:WD SN500 500GB——当时肯定买不起这么奢侈的NVME SSD,一是手里闲置不想再买新的,二是这块盘也在我的笔记本里服役了挺久,挪过来以示纪念
  • 电源:全汉SFX 500W——随便选的
  • 散热器:Noctua NH-L9x65——本来写的是酷冷至尊的120水冷,但是因为不好买+换了更实用的机箱,所以改用另一家当时有点上头的厂商
  • 机箱:闪鳞S400——当年写的是SilverStone的SG13,因为当时所谓A4机箱才刚刚兴起,ITX机箱还是以直插式的为主;但现在不一样了,我就模仿当时手里没几个闲钱的思路,找了个用起来不错的国产A4机箱

装机过程只能说意外的顺利,因为这款机箱我之前装过(把前文中ITX的硬件挪了过来,原本的机箱老化严重且不便搬运携带),二手硬件也是从带店保的、之前多次购买的贩子手里收的测试过包好的,所以上机后一次点亮。

然而装系统的时候还是遇到了问题:Windows安装程序在拷贝过程中报0x80070570错误,查询后发现是指安装介质损坏。但更换了多个安装U盘,甚至连系统盘都换过之后都还是出现该错误。直到我某一次没有立即结束安装程序,而是稍微等待一会儿后,出现了MEMORY MANAGEMENT的蓝屏。回想一下,NTFS确实有使用内存作为缓冲的机制,看来是内存故障导致写入硬盘时出现异常,安装程序误认为是安装介质损坏。排查后发现主板和其中一根新内存正常,而其中一根内存只要插上就蓝屏,于是果断退货,先用这单通道8G凑合着。

于是安装好系统,测试无误后合盖。从侧板网孔中隐隐透出的公版卡散热器和猫扇还是挺霸气的。

这台新主机这几天我一直在用,毕竟是十年前的顶级配置,放到现在也依旧不过时。日常工作自不必说,我平时常玩的游戏也完全能够胜任——也有可能是因为我现在常玩的也都是些发布了十年八年的游戏吧。

美中不足?老硬件是真TM烫,4代酷睿Hotwell真是名副其实,而9系公版卡也是出了名的压不住,好在我现在也就刷刷网页玩玩轻量游戏,不至于负载拉满直接热爆掉——仔细想想除了做毕设和大作业的时候,自己好像也没怎么完全利用上自己的电脑,想来当年就算装了这么一台机器也是用来高清刷网页的。除此之外,内存某种程度上也是硬伤,最大支持16G跟现在动辄16G32G起步的电脑完全没法较量。

所以这千把块钱下去,除了圆梦,还有别的价值吗?

其实也有。我在一个空闲的小房间里给自己搭了个站立的工作台,但这个房间不方便牵有线网,于是我的主力机还是放在起居室用,只是把笔记本带了过来。但当我想临时打打游戏,或者暂时需要另一台性能更强劲的电脑时,我还是得出门去开主力机。这台梦想主机现在便很好的填补了空缺,我通过它用远程桌面在笔记本上处理一些工作,然后退掉远程桌面专注于属于自己的生活和娱乐。更凑巧的是,由于我的Mesh子路由器布置,现在这台主机和笔记本处于同一个子路由器下,相较之前从起居室的主力机远程过来延迟会低得多,更是显著提升了办公体验。

这次装机就到此告一段落了,装完之后并没有像前几次给自己装机那样感到空虚,反而是充满怀念,即使当年我从来没用上过这般硬件。希望这份“迟到”的礼物能够继续在我的工作台发挥作用吧。